古代书法的数字化艺术 – "中国传统书法与绘画博物馆"
首页 / 新闻 / 古代书法的数字化艺术

古代书法的数字化艺术

从我们醒来查看智能手机上信息的那一刻起,我们就接触到了文字设计。在我们的一天中,店面和网站首先通过他们使用的字体来宣传自己——不管是纽约地铁使用的Helvetica、Cooper Black的平易近人风格,还是在本页上使用的CNN Sans。

对于一位33岁的香港平面设计师兼设计公司Trilingua的联合创始人陈濬人来说,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不同文本相当于他所说的“视觉景观”。

在他的家乡,到处都能看到用繁体字写的标语。在繁忙的旺角区,霓虹灯招牌宣传按小时收费的酒店和足疗院。在大坑安静的小区,手绘招牌提醒路人注意汽修店和中药摊。

但是,最重要的是,一种书法风格代表了陈先生的香港:北魏楷书,这是一种动态的写作方式,起源于中国4世纪。 陈先生说,但是北魏楷书濒临灭绝。 这就是为什么他要实行字体数字化并将其保存的任务。

刻在石头上

据香港设计院传播设计负责人谭志雄(Keith Tam)称,北魏楷书起源于北魏(公元386年-534年),并刻在石头上以记录历史事件。

在19世纪,赵志谦是一位著名的清代书法家,他对题词感兴趣,研究碑文,创作了自己的北魏楷书,并用刷子代替了雕刻刀,复兴了古老的风格。

谭先生说,尽管无法确切地认定北魏楷书何时进入香港,但一位出生于1880年代名叫欧金功的本地书法家,推动了在20世纪的城市里普及它。

谭先生说:“ [欧先生] 可以被称为’商业书法家’,全香港有许多商店和组织拥有他的刻印。” “他的商业标牌作品几乎总是使用北魏楷书。”

谭说先生,香港北魏楷书的化身“是从赵之谦柔和的风格演变而来的,在笔触的起点,拐点和结尾处变得更加夸张。”

谭先生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北魏楷书在香港的标牌中被大量使用,部分原因是它即使在很远的地方也清晰易读。 “实用主义是南方华人的特征之一,北魏楷书似乎是一种务实的选择。”

陈先生说,北魏楷书与其他中国文字风格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不对称的构造,粗体的线条和意想不到的角度,这使其变得“充满活力”。

但是随着计算机生成的字体和LED标志的出现,陈先生说他观察到以这种风格书写的标志,即依赖于书法家技能的艺术,已经从香港消失了。

陈先生说:“它几乎已经灭绝了。”他指出香港城市景观正在迅速转变。 “他们拆除了旧建筑物,当然也拆除了商店。因此,这确实是对视觉文化的破坏。” 因此,如今很少有设计师知道北魏楷书风格。

创造“Beiwei Zansyu”

2016年,陈先生邀请香港书法大师,著名的欧坚功的徒弟黄国龙(Wong Gok Loeng)教他以北魏楷书风格写作。

然后,陈先生开始了数字化角色的创建过程。 他首先用毛笔和墨水将字符写在纸上,这给了他比例感。 接下来,他做一个铅笔素描。 最后,他使用名为Glyphs的计算机程序以数字方式重新创建了字符。

陈先生说,对古代书法进行数字化处理时的主要挑战之一是在手写字体的艺术表现形式与字体设计的一致性和连贯性需求之间寻求平衡。

他每天可以完成两个字符,具体取决于它们的复杂程度,并计划将6,000个字符数字化。

陈说,他的项目不仅要保留一个世纪以来的写作风格,而且还要做的更多,他认为自己是在前代作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他先生说:“我们就像这种设计的共同创造者。” 他已将他的字体命名为Beiwei Zansyu,并希望它将最终安装在手机和计算机上。

谭先生说:“我看到陈濬人将北魏楷书转变为一种字体以作为历史保存形式的努力。” “这不仅是对过去时代的怀旧,它正在重新诠释并延续其在现代生活中的传承。”

来源:C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