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希宝贴”由于皇室的贪婪几乎失传 – "中国传统书法与绘画博物馆"
首页 / 新闻 / “三希宝贴”由于皇室的贪婪几乎失传

“三希宝贴”由于皇室的贪婪几乎失传

在北京故宫的养心殿最西端有一间阁堂名为“三希堂”。曾是乾隆帝(1711年-1799年)的书房,堂内原来存有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其子王献之的《中秋帖》和其侄子王珣的《伯远帖》三件中国书法杰作。

这三件书法,也叫“三希宝帖”,被认为属于中国书法历史上最珍贵的墨迹。

王羲之,有书圣之称,是中国东晋(公元317年-420年)政治家,善于各种书体,尤其是行书。

王羲之的《快雪时晴贴》以行书写成,全文共4行,28字。是他在雪后给朋友所作的一封信札。

《快雪时晴帖》被视为行书杰作,只次于《兰亭集序》,王羲之最伟大的作品。它对唐代(公元618年-907年)书法家李邕、元代(1271年-1368年)学者、画家和书法家赵孟頫等后世大师影响颇深。

乾隆帝钦佩三希,甚至在作品上面的题款印章有70多处,赞它为“至宝”。但是,大多数专家不相信这是真迹。他们说这是唐摹本。可惜,王羲之没有真迹存世。

虽然该卷是摹本,但是它保留了原文的本质——圆润遒劲,并且风格优雅。拥有1300多年历史的国宝现在挂在台北故宮博物院中。三希宝贴的另外“二希”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中。

在辛亥革命中推翻了中国最后王朝的统治,并建立了中华民国之后,清朝(1644年-1911年)末代皇帝溥仪1912年被迫退位。

最初他和皇室留在故宫,从政府收到了一大笔钱,但是不足以满足他们奢华的生活方式。为了获得更多的钱,前皇帝让人把皇室的收藏品走私并出售。

瑾妃,光绪(1871年-1909年)帝妃看上了三希宝贴。但是,她不敢出售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因为这会太明显了,因此她决定走私《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

王献之,王羲之之季,继承了父亲的书法天赋。

《中秋帖》书法杰作,全文3行22字,被视为王献之不全摹本。

竹质纸东晋时还没有,北宋时(960-1127)才出现。此外,流畅笔触显示出使用的是柔软无心毛笔。而东晋毛笔是有心硬笔,使用它这样的效果是写不出来的。

研究显示,是宋朝画家、诗人和书法家米芾临摹的《中秋帖》。书法作品上有许多学者的题字,其中包括明朝(1368年-1644年)董其昌和乾隆帝的。

王珣也来自于杰出的王家。他的作品《伯远帖》被誉为东晋唯一的真迹。被称为天下第十大行书之一,位居第四。

瑾妃没有联系到大买家,而到一家名为“品古斋”的小古董商店卖出了《中秋帖》和《伯远帖》。

郭葆昌,中华民国总统袁世凯的簿记员,购买了这两卷。

1932年郭先生请时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的马衡到他家吃饭。郭先生把两件珍宝给马先生看,马先生试图把它们拿出故宫,但没有成功。

1949年,这两件珍品在台湾出现。郭葆昌的儿子郭昭俊有意把它们卖给台北故宫博物院。但是,

该博物院预算很小,买不起。两年后,郭昭俊将“二希”抵押给了香港一家英国银行。但是,当他回去赎回抵押的作品时,他已经赎不起了。

郭昭俊通知他朋友徐伯郊,银行经理和著名收藏家,他把二希卖给了外国人。徐伯郊把这件事告诉他父亲徐森玉,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主任,和郑振铎,文物局局长。国务院前总理周恩来一听这个消息,他从国家预算中为保护文物拨款,购回了《伯远帖》和《中秋帖》。

来源:上海日报-SH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