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杰作繁荣中医 – "中国传统书法与绘画博物馆"
首页 / 新闻 / 书法杰作繁荣中医

书法杰作繁荣中医

在中国书法悠久和深厚的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父子书法家。比如说,“二王”,王羲之(公元303年-361年),又称为书圣,和其幼子王献之(公元344年-386年)称得上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书法家。

父子善于各种书体,尤其是行书,儿子以行草闻名,行草书体兼有行书和草书的特征。

王羲之创造了新写法,所谓的“一笔书”,一笔连贯数字。

最能体现“一笔书”的特色作品之一是《鸭头丸贴》。这个作品刻入《淳化阁帖》第十卷,是唯一保存下来的一部汇集宋代(公元960年-1279年)之前的几家书法墨迹的法帖,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鸭头丸贴》绢本,纵26.1厘米,横26.9 厘米,十五字,系大师写给朋友的便札。

文字字面意思是“鸭头丸这个东西我吃了,效果确实不行。 我们明天见个面,我要当面向你请教。”

所谓的”鸭头丸”究竟是什么?它来自于魏晋时期(公元220年-420年)盛行的养身文化,重点在于养生。

在这段政治动乱和战争的时期,越来越多的贵族与世隔绝并试图通过身体和养身实践获得生命物质。

他们每天都研究中医,并且不时聚在一起开发有效的养身技术,希望创造有助于获得长寿的营养丸。

鸭头丸作为一种中药在贵族中很流行。

它被认为有利于利尿消肿,药丸做法见于唐代(618-907年)王焘的《外台秘要》和明代(1368年-1644年)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许多人认为,该药丸有助于健康并可以促进修养,把药丸当作灵丹,而有人认为那只不过是一种安慰剂,无法改善身体状况。

服药后,王羲之认为药丸无效,因此创造了这卷传奇作品。

这个杰作作为宋(1271年-1368年)元明历朝许多皇帝的收藏品被保存下来,并深得明神宗的喜爱。据历史记载,皇帝自幼爱好练习书法,把《鸭头丸贴》作为临摹对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这卷无价之宝首次公开展览。

叶恭绰(1881年-1968年),著名画家、学者和收藏家,性格正直豪爽,胸怀宽厚博大,把毕生精力贡献给收藏各种文物以及保护中国古代文化遗产。其收藏品中最宝贵的作品就是失传已久的《鸭头丸贴》。

徐森玉,上海文物管理委员会前主人听说了叶恭绰打算卖掉作品为他侄子支付高等教育学费。他向著名鉴赏家和叶恭绰的好友谢稚柳求助,想咨询大师是否愿意把作品卖给上海博物馆。

虽然出卖珍贵的收藏品让叶先生很伤心,但他看到谢稚柳和文物管理委员会致力于保护该便札,这使他很感动。但是,无价的《鸭头丸贴》从来没被定价,最杰出的鉴赏家都估算不了其具体价值。

叶先生突然想到了一个成语“一字千金”, 用于赞美文辞或书法作品每一个汉字都精妙,每个词都贵重。

最后,20世纪50年代这幅15字的经典书法贴以15000元(今天的2295美元)卖给了上海博物馆。

王羲之对于中国书法如米开朗其罗对于雕塑或莎士比亚对于文学,王献之继承了父亲的艺术和书法天赋。一直到唐代,其影响力和声誉可与之相媲美,甚至超过了其父。

伟大书法杰作永远不会是词语的直接摹制品,而是富有永恒之美、变化万千的构图。

过了一千多年,观众仍可以欣赏王羲之著名《鸭头丸贴》永世不衰的魅力。

来源:上海日报-SHINE